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表达了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昆蒙框架”转化为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的美好愿望。
峨眉山地处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已知高等植物3200余种、动物2300余种,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乐园”。仙山脚下的峨眉山市法院,一直在为这些可爱的动植物们努力着!
保护生物多样性,峨眉法院在行动
为了深入践行司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峨眉法院多措并举,坚持以法治力量护航绿色发展,致力于为峨眉山生态环境提供法律“靠山”。
完善机制。出台《服务和保障峨眉山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林业、自然资源、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生态会诊”机制,落实专人持续跟进景区建设,建立主动提示制度。
强化打击。联合多部门开展景区违建、滥伐林木等整治行动,建立依法打击破坏景区环境违法犯罪的协调机制,将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环境资源恢复行为纳入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深入探索。挂牌设立乐山市首个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云上金顶”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补植复绿基地,被省法院确定为司法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试点单位。
大力宣传。打造未成年人法治特色研学课程,结合审判实际开展“学生进法庭”活动,推出以案说法、庭审直播、发布典型案例等普法形式。
“植”此青绿
为切实提升生态修复实效,峨眉山市法院组织开展了补植复绿“回头看”活动,峨眉山市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郑欣赴峨眉山市国有林场查看补植情况。据悉,今年3月,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峨眉山市法院在峨眉山市国有林场挂牌设立“云上金顶”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补植复绿基地。挂牌仪式后,两级法院的涉林犯罪被告人在指导下补植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60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峨眉含笑”80株。
(郑专委与林场管理人员查看补植情况)
此外,峨眉山市法院还组织社区在矫人员对补植复绿基地进行了除草、浇水以及平整等维护工作,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修复、普法、预防作用。
“放”鱼养水
在九里镇临江河畔,峨眉山市法院与市检察院、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改善水域生态,复原生物多样性”的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活动投放土著鱼种、净水鱼类鲤鱼、草鱼共8万尾,以及临江河种群数量较少的齐口裂腹鱼12875尾。
(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峨眉山市法院于2022年共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7件10人,并以“处罚+恢复”的方式判处生态补偿金5万余元,10名被告人均已全额缴纳。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经费正是来源于上述生态补偿金!
“联”动守护
峨眉山市法院组织召开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共建联席会议,会议由峨眉山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谭丽主持。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峨眉山景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参会。
会上,峨眉山市法院就草拟的《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共建机制》向各单位征求意见,大家踊跃发言、积极献策,针对共建机制提出了系列建议。下一步,峨眉山市法院将持续完善机制、深化协同,守护峨眉山生物多样性。
“研”出必行
在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来自桂花桥镇第二小学的同学们拾级而上,方志强博士沿途讲解,为同学们介绍了珙桐、水杉等多种峨眉山特色植物及珍稀植物品类,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的法官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特别的植物保护法治教育课,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收获颇丰。
此次活动在同学们心中撒播下了绿色种子,进一步引导他们爱护大自然、以实际行动保护峨眉山生物多样性。
峨眉山市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不断将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保护向纵深推进,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防线!